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8日)
王 勇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国喜迎党的二十大、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学校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全力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弘扬传统勇担当,踔厉奋发谱新篇,为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五年来学校发展取得显著办学成就
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立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变化,面对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全新要求和学校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学校党委坚持党建统领、改革先行、优化布局、合作发展,统筹谋划一系列战略布局,系统实施一系列战略举措,顺利完成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为今后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党委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更加有力。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全校师生展现出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风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层层压实,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涌现出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一批先进典型。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动力活力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持续提升,学校党委入选山东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1院级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批党组织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双创”项目。教育部巡视、审计整改成效显著,校内巡察实现全覆盖,学校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共青团改革走在前列,离退休工作持续加强,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明显,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五年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加快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逐步推进,“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二四三”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深入实施,学科专业布局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2个本科专业和16个本科专业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的87%,21门课程和48门课程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4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2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金奖、“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及以上竞赛奖励4710项,男排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冠军,并代表山东省获得全国第十四届学运会冠军。继续教育品牌持续提升,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留学石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在校生研本比显著提升,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超过45%。
五年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力度,新增院士、四高、四青等国家级人才40人,聘请4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院长,获批“油气成藏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新增教师中国家级人才占比12.8%,新晋升教授中40岁以下教师占比68.3%,形成了一支以领军人才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体、优秀青年教师为支撑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工作不断加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入人心,涌现出大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
五年来,学科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按照“强化、拓展、提升”的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强化发展石油石化等特色优势学科,拓展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信息等学科,着力提升通用基础、人文社科学科,学科布局得到调整优化。新成立3个学院和一批研究机构,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新增10个硕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交叉学科博士点,超前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适应学校长远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学科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获得优异成绩,并顺利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进入前1‰,学科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解决国家能源领域重大问题的能力持续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超深特深层油气钻采流动调控”获批立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5年超百项,特别是学校重点布局发展的海洋、新能源、控制、信息等学科在承担重大项目上实现了突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第一完成单位4项)。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领域,承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45亿元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课题,新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2个。文科院部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新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40项,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智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新增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2个。
五年来,对外合作交流深度拓展。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合作发展,部省重点共建取得实效,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等企业的战略合作深入实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迈出积极步伐,与山能集团共建新能源学院,与青岛市政府、东软集团、海信集团和东方物探共建青岛软件学院,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获批“十四五”服务山东重点项目。加入14个国际高校联盟平台,全球合作高校、科研院所达到210个,获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新增“111”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科技部引智专项68个,国际合作层次和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五年来,文化传承创新有力推进。成功举办建校6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推动以老校长杨光华先生的名字命名小行星,“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形成广泛共识,以石大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充分彰显。大力践行“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价值追求,以师生为本的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创作交响乐和话剧《创造太阳》,创办高端学术讲座“黄岛讲坛”,打造高品质“胜华交响乐团”“思创论坛”,高标准建成一流校史馆,文化育人功能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品牌更加响亮,学校文化影响力、辐射力持续扩大。学校入选山东省首届省级文明校园。
五年来,民生福祉和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古镇口校区(东区)顺利启用,胜利学院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学校注册地调整至青岛,“两校区一园区”办学格局基本形成。校属企业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全面完成体制改革,在服务教学科研、支持学校办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古镇口校区建设赢得重大支持。新图书馆、新能源大厦、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楼等10个建设项目交付使用,新增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智慧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富有成效,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总体安全稳定持续巩固。持续加大投入,对学生宿舍、教室、餐厅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学生宿舍全部安装空调,建成校园“三水”工程,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建青年公寓、附属幼儿园等惠民工程,深受师生好评,教职工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得到解决,教职工待遇和医疗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同志们!五年来,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攻坚克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战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双一流”建设的显著成效、学科建设的前瞻布局、办学空间的战略拓展、资源获取的重大突破、学校注册地的调整转移、校属企业的顺利改制等,都对学校长远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奋斗充满艰辛,成就令人鼓舞。回望过去五年,我们高擎信仰之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强化政治担当,在实干中践行历史使命,在奋进中铸就政治忠诚,全校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我们书写奋进篇章,追求卓越、争创一流。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谋全局、聚合力,探索出“党建统领、改革先行、优化布局、合作发展”的科学路径,推动“双一流”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在关键指标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我们秉承家国情怀,贡献国家、服务社会。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立足行业、服务地方、面向全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区域发展所需为导向,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作出了石大贡献,彰显出新时代石大人的责任和担当。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五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是教育部党组和山东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青岛市委市政府、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在历届党委奠定的坚实基础上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开拓奋进的结果,是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同心助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五年来的探索实践和跨越发展,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统揽发展全局。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自觉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委政治引领作用,把党的建设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全方位各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服务国家,深化开放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发展,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让学校发展深度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成为落实“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不可替代的高校,成为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的战略支撑。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总钥匙和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先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突出贡献和奉献导向,深入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激发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
必须坚持文化赋能,赓续石大基因。文化是大学创新与发展的灵魂和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源泉。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石大精神,传承石大基因,强化“爱党爱国、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勇于担当、不懈奋斗。
必须坚持师生为本,凝聚智慧力量。以师生为本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惠及师生,尊重师生主体地位,持续改善民生,把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上来。
同志们!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对照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愿景、对比师生员工期盼,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学科发展不平衡,高水平学科数量偏少、高层次人才不足、高水平创新平台缺乏仍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尚不健全;等等。对此,全校上下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扭住问题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加快学校发展。
五年砥砺奋进,学校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永葆赶考精神,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补短板、强特色、创一流,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凝聚共识,乘势而上,开启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加速推进,“四新”建设深刻重塑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范式,这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学校科技创新发出新召唤。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供需格局,加速能源革命进程,对学校未来发展带来新挑战;山东全面开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青岛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这对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新期待。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作为共和国历史上的功勋学校,我校自建校以来始终把自己的使命与国家能源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建设一流大学作为矢志追求的目标,经过近70年的建设发展,以卓越的贡献奠定了学校在高等教育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特别是近五年来,学校在加快“双一流”建设、推进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行业特色型大学转型发展、一流建设的新路,为学校迈向更高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勇担使命、开拓思路、超前布局、保持定力,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这是接续的奋斗、政治的担当、时代的召唤,更是全体石大人孜孜以求的百年梦想。
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聚焦能源领域,立足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准确把握中国能源结构和能源多元化发展趋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必须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引领能源领域教育科技变革,作出卓越贡献。
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其战略部署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即到建校80周年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机械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信息等学科领域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面形成,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初步建成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到建校100周年时,优势学科保持国际领先,能源领域更多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实现以上奋斗目标,要坚持特色发展,走特色强校之路,以特色创一流;坚持内涵发展,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持续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在解决学科发展不平衡、优质办学资源紧缺、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治理体系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实现以上奋斗目标,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即从突出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到争创能源领域世界一流的转变、从资源空间拓展到内控提质增效的转变、从扩大规模数量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把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资源科学分配、强化人才强校战略、提升干部综合能力作为四个重要抓手,加快完善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体系、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加快优化提升办学环境、优化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实现更加平衡、更加高效、更加重视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五年的努力,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质量实现新跨越: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建统领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彰显新成效。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构建,培养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核心竞争力实现新跃升。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幅增加,高端平台、高层次项目、高水平成果取得新突破,能源领域若干优势学科在世界上产生重要影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学科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双轮驱动”成效更加明显,在能源领域基础理论创新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新格局。国际教育合作高质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化办学迈出重要步伐,国际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
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石大精神有力弘扬,“爱党爱国、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深入人心,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持续增强。
三、聚焦聚力未来五年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实现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不懈拼搏和团结奋斗,需要我们坚定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担当作为,勇毅前行,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聚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要坚持以本科生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以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为重点,打造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完善具有石大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加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本科课程思政“三百工程”、研究生课程思政培育工程,将石油精神和石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高位引领,严格底线约束,大力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坚持“强化、拓展、提升”的学科建设总体思路,针对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着力构建反映科技发展趋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学校目标和优势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全力推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发挥“双一流”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六大学科群建设,提升学科整体水平。要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强化文体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学科的优先、重点、培育发展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合理拓展增量的同时,重点做好学科专业存量优化工作。加大培育力度,力争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20个。深入推进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形成互促互动、全面提升、争创一流的学科专业发展新生态。
构建人才培养新方案、新模式。要建设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本、硕、博相衔接,文体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相平衡,多学科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本硕博纵向贯通、多学科横向交叉的培养机制,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行动、通识教育提质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行动、精品教材培优行动,打造更多“金专”“金课”“金师”和“金教材”,全面构建适应“四新”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方案”,确保48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高质量通过验收,国家级一流课程达到50门,出版精品教材50部,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10项。强化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建设跨学科平台、政产学研平台、国际化平台,加快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积极创建未来技术学院,加强国家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建立社会和高校联合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强化招生、培养、就业各环节联动,构建以“基数+贡献”为导向的招生指标动态分配机制。优化招生规模与结构,实施生源质量提升工程,研本比力争达到1:1。强化全程化、精细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持续提升就业质量。
(二)聚力服务国家这一最高追求,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体系。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双轮驱动”,加大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团队和高端平台建设力度,以强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能力为重点,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体系,在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引育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坚持高端引领,深入实施“光华学者计划”,拓展校企合作人才引育新模式,探索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机制,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新增国家级人才60人。实施差异化教师招聘,汇聚一批紧缺急需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完善博士后分级分类资助及成本分担机制,建好优秀师资“蓄水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包容人才个性,营造有利于学者潜心研究的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完善校院互动的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把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作为学院和相关部门考核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构筑高端科研创新平台。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好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油气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求的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面向智能制造国家需求的能源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面向能源数字化转型国家需求的青岛软件学院和软件研究院,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的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岛园区,构建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平台体系。
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围绕能源领域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进行科研的前瞻性布局,推动人才团队、平台设备、创新能力一体化建设,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突破70项。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在高端化工、海洋、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谋划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高端智库,建成3—4个有重要影响的新型智库和研究基地。
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推进分类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标准体系,调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积极性。突出质量优先和贡献导向,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促进更多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产出。探索建立团队评价机制,鼓励协同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三)聚力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要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干部队伍建设、关键环节改革和文化建设为重点,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治理效能,激发办学活力。
加快管理队伍建设。以中层干部为重点,加强管理干部的能力建设,坚持使用与培养并重,通过加强培养选拔、挂职锻炼、多岗位交流、学习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讲政治、敢担当、有能力的管理干部,建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队伍。针对管理队伍规模、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适度增加管理人员,优化管理人员配置,激发管理人员活力。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章程实施机制,构建以章程为统领,层次清晰、分类科学、规范统一、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重点建立体现大学意志、反映学校核心价值、激励担当作为的考核、评价、奖惩制度,构建适应“两校区一园区”办学格局的管理运行制度,完善以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为导向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深化资源配置改革。建立学校战略指导下的“基数+贡献”为导向的资源分配机制,促进学校从“资源拓展”到“内控增效”的转变。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行财务专项报告制度,确保有限的资源用于实质性地提升办学水平。优化“两校区一园区”资源分配机制,推进科研用房有偿使用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在二级单位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教职工工作考核方面,引入目标管理,建立与绩效紧密挂钩的严考核、分优劣、真兑现的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让资源分配成为促进发展、激发动力、创造效益的有力杠杆。
建设一流大学文化。以70周年校庆为契机,大力弘扬石大精神,研究、诠释、宣传石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筑牢石大人共同的思想基础,构建石大人共同坚守、赖以寄托的精神家园。推动石大精神与石油精神、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提升学校文化在行业和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深入推进“爱党爱国、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石大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在办学中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践行“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价值追求,营造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干部全心服务育人、学生静心学习思考的良好氛围。
(四)聚力合作发展这一重要路径,优化提升办学环境。要坚持开放合作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提升合作发展水平、增强学校影响力为重点,优化外部支持体系,强化协同创新,汇聚办学资源,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开创国内合作共建新格局。围绕国家能源战略、深地深海油气资源利用重大战略需求,全面推进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坚持融入青岛、服务山东,依托高端平台,深化校地、校企融合。加强政产学研深度协同,建好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青岛软件学院,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样板。以深化合作发展提升服务能力,赢得更大支持。
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实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计划,推动国际交流向高质量国际合作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国际合作新格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与科技合作,提升学校在服务“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的贡献和影响力。加强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化示范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各类引智平台建设,为高水平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实施“来华留学教育提升计划”,提升留学生教育培养质量,培养知华友华的优秀人才。
(五)聚力以师生为中心这一办学理念,优化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要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加速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
加快学校基本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成古镇口校区,通过新校区建设实质性改善办学条件,促进高端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从而为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保障。建设高水平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智慧校史馆,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优化“两校区一园区”功能布局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古镇口校区重要战略支撑作用,打造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信息等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协同、学科融合创新基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加强唐岛湾校区布局调整、功能改造和优化整合,重点布局建设石油工业上游学科、理工基础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部分通用学科。东营科教园区重点打造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教学实习和学生实践基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安全稳定,助力学校发展。优化“两校区一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便捷高效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机制,实现多校(园)区功能互补、低成本、高效运行。
建设幸福石大。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学校智能运行中心和资源绩效管理平台,全面推动管理和服务流程再造,推进师生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工作,共筑一流大学建设的强大合力。健全突发事件的预警、应对机制和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环境。扎实做好地下停车场、游泳馆、绿化提升工程等建设项目,优化提升唐岛湾校区办学条件。深化后勤管理改革,构建一流的后勤保障体系,不断改善医疗综合服务条件,完善师生工作、生活和文化设施,努力解决跨校区工作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服务师生的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关心师生身心健康,着力打造“幸福石大”。
四、坚定不移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强化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政治担当。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师生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增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注重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培养和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着力强化党的思想建设。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师生宣讲,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铸魂,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凝聚全校师生奋力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思想共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形势政策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把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来。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凝聚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强化阵地管理、风险防控和舆论引导,确保学校成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学校师生的自觉追求。
(三)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突出中层党政班子的关键作用,坚持抓人促事、抓事成人,持之以恒提升领导班子新形势下创新发展、攻坚克难、善作善成的能力。着眼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对干部工作的更高要求,根据新兴学科、新建平台、新设机构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识人、选人、用人的精准性,注重专业型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坚持高标准选拔、针对性培养,强化优秀干部分类培养和梯次储备,坚持委任与聘任相结合,选拔培养更多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优秀干部。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坚持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树立强基础抓基层的鲜明工作导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实现组织和工作“双覆盖”。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要求,健全组织育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不断完善党建“双创”工作体系,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中的教授和高层次人才明显增加,树立一批“双带头人”标杆,力争新培育省级以上“样板党支部”20个,实现各院级党委均有示范点。开展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实施“一院一品牌”党建创新工程,抓实院级党组织书记和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构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检验党建看发展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对中心工作的引领力、保障力和支撑力,全力建成全国党建示范高校。
(五)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监督体系,不断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审计监督、财务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纪检监察巡察干部队伍建设,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三个区分开来”,督促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高质量开展校内巡察,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进发展。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推进“廉洁石大”文化品牌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潮起,波澜壮阔。今天的石大,正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是全体石大人的热切期盼,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更加主动的历史自觉,勇担重任、冲锋在前、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各位代表、同志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石大人依靠奋斗创造了非凡的过去,也必然要依靠奋斗赢得光辉的未来。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毅前行、接续奋斗,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创造太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