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位于校园西北部,是我校与开发区政府共建的项目,也是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排球比赛场馆。于2006年12月25日举行奠基仪式,2007年5月14日开工建设,2009年5月22日竣工。政府负责拆迁,无偿提供80亩土地,减免部分事业性收费,学校出资建设。场馆占地面积53350.3平方米,建筑面积18834平方米,造价13371.34万元。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负责施工。
体育馆的建筑结构类型为网架结构和新型的空间结构体系,分主馆(比赛馆)和副馆(训练馆)两部分。从外形看,主馆和副馆是两个独立的单体建筑,但内部的通道使两座场馆实现了连通。
主馆建筑高度为31.4米,净高17米,最大内场尺寸36.6×56.6(米);总座位数5802个,其中固定座位4736个;主席台设贵宾席、记者席120个;可举行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手球等赛事。建筑整体呈马鞍形,顶部钢结构横跨110多米,采用凯威特联方网格形结构,建设难度非常大。结合室内空间需要,主馆建筑造型设计为双曲抛物面。这种大跨度的屋面形式在建筑时有多种结构形式可供选择,在综合考虑建筑造型、造价等方面的因素后,主馆建筑采用了空间钢结构双层网格的结构形式。对于这种结构形式,结构工程师提供了两种网架布置方式。两种布置方式带来的造型相同,但是对于室内空间来说,均与赛馆的椭圆形平面结合不够,且内部网架没有特点。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经过多次磨合,最终设计出了独特新颖的布置形式,在不断完善之后得以采用。
副馆照
副馆造型像一个开口的贝壳,共分三层,建筑高度为23.8米,主要包括乒乓球馆、羽毛球馆、跆拳道馆、体育舞蹈用房、篮球练习馆等。
体育馆在总平面布局中将体量大的主馆置于平台北侧,副馆置于平台南侧,主馆偏向校外的长江西路,副馆偏向校内的北油路和黄河路,与城市、校园形成良好了空间景观关系。在举行比赛时,运动员、来宾、记者所乘车辆,从学校北门进入后转向东侧,利用体育场地的周边环形广场进入南侧专用停车场。观众所乘车辆进入校门后转向西侧,利用体育馆与城市道路之间的绿化区域作为临时停车场。大量的人流,则直接步入体育馆的环形广场。这种布局使得人车分流,流线清晰。
体育馆采用立体交通疏散模式,使整个建筑坐落于一个整体的交通疏散平台之上。二层平台作为观众的主要集散地,通向体育馆的主馆和副馆的入口。在体育馆一层(平台下)设计其他入口。运动员出入口位于主馆东北和西南两侧,结合副馆的设计形式,作为比赛时运动员出入、训练以及平时学生练习活动出入口。副馆设计单独入口,方便学生日常使用。
体育馆东侧依次是职工排球场、职工蓝球场,塑胶运动场,足球场,学生排球场、学生蓝球场和学生网球场,整体构成了学校的主要运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