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书香”,染“红色”,浸“油味”!这个海峡两岸研学活动不一般——第七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研学营圆满闭幕

发布者:刘宇培发布时间:2023-07-31浏览次数:10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我从小就对黄河文化很感兴趣,这次能有机会前来实地参观,感到无比幸运。”第七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研学营营员、台湾清华大学的本科生丁泓文在黄河入海口看到大河向东奔流的场景深受震撼。

716日至22日,“发现:齐鲁文化&台湾文化”第七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研学营举行。来自台湾清华大学、高苑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金门大学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十余位师生共同开启了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研学营围绕“拜访孔子故里,学习儒家文化”“保护黄河生态,传承黄河文化”“追寻英雄足迹,弘扬抗战精神”“体验石油生产,弘扬石油精神”为主题开展,打造飘“书香”、染“红色”、浸“油味”的特色研学之行。

新闻中心主任徐永涛为研学营授旗

研学飘“书香”:传承中华文化,汲取前进力量

黄河奔腾万里,润泽两岸,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黄河入海口,营员们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了解黄河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黄河口生态保护区,通过实地体验,研学营成员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追溯共同的民族根基。为了解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营员们前往黄河文化博物馆了解了从古代大禹治水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的变迁,以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方面,增强了营员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研学营营员在黄河入海口体验黄河文化

参观完黄河博物馆后,我校研学营成员何煦情不自禁抒发了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黄河咆哮的气势奏响了文明的序曲,黄河奔流的足迹谱写了历史的长歌。黄河哺育了炎黄子孙,黄河孕育了黄河文明,我们将继续传承黄河文化,守护黄河千年文化根脉,描绘‘诗和远方’的壮丽画卷。”

研学营营员在曲阜孔庙拜师礼上颂读论语

两千多年来,先贤孔子以学立身,成为“万世师表”,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传承儒家文化,研学营成员专门拜访孔子故里,学习儒家文化,在万仞宫墙行拜师礼,感悟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在孔庙中,研学营成员了解古代建筑制式及其蕴含的文化,与建筑对话,与圣贤共鸣;在孔府中,研学营成员亲身感受绵延两千多年的“天下第一家”的家风、家规、家训,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在孔林中,研学营成员参观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感受历史变迁的厚重感。

黄河文化和儒家文化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给予人们力量。金门大学的何佳轩对此感到受益良多:“我们应当从优秀的文化中汲取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力量,砥砺前行。”

研学染“红色”:继承先烈遗志,弘扬抗战精神

绿石青苔,老街古巷,一半诗情画意,一半人间烟火,谁曾想到这曾经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

怀揣对英烈们的崇敬之情,营员们前往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在遗物陈列馆,认真观摩有关台儿庄大战的重要遗物和文物资料,用心体会着当年我军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在台儿庄大战故事馆,营员们详细了解了何信勇搏敌机壮烈牺牲、颜省吾营长挽肠血战等故事。这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仿佛将研学营成员拉回到那个艰苦卓绝的岁月,触动着研学营成员的心,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研学营营员参观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

途中,研学营组织现场教学,营员们聆听了抗日女英雄刘守玟的事迹。1938年,在台儿庄战役中,敌人用刺刀残忍杀害了一位中国连长,就在他面目狰狞地狂笑时,一位瘦弱的18岁女护士颤颤巍巍地举起一块石头,朝着敌人的后脑勺狠狠砸去。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敌人的子弹击中了护士的后背,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18岁。而这名护士就是刘守玟。听完故事后,我校研学营成员高文鑫的眼眶湿润了:“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他们的伟大,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他们的一生。我能深刻地体会到一名爱国青年为救亡图存而奋不顾身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我们要珍惜和平年代,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研学营营员聆听讲解员讲解抗日故事

 “敬礼!”研学营带队老师、高苑科技大学的王嘉尚曾经服过兵役,现场面对先烈的头像肃然起敬,庄严地行了军礼,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营员们重温台儿庄战役的历史,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研学营成员通过大量的原始影片和历史遗物,再次回顾了台儿庄战役的惨烈画面,看到了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同仇敌忾、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画卷。云林科技大学的简辰霖被无数英雄的民族大义所震撼,写下三行诗:“华夏土地不可丧,台儿庄英烈血成行,和平难可贵莫相忘。”表示希望和广大青年学子一起继承先烈遗志,弘扬抗战精神,为两岸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研学浸“油味”:赓续石油精神,争做有志青年

在东营,“磕头机”——游梁式抽油机随处可见,它们见证着这座城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辉煌历史。

研学营营员们前往营1丛式井组,实地体验石油开发过程。“戴上安全帽,穿上红色的安全服,踏进井场,石油工人的骄傲油然而生。”我校石油工程学院周志强在这次研学中见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外转子电机曳引抽油机,他在和采油工人的交谈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结合自身专业为台湾同胞现场普及了石油知识。

研学营成员参观胜利油田营1丛式井

研学营成员参观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一位在井场工作多年的石油工人师傅为营员们讲解现场正在采油的抽油机,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石油开采机器——外转子电机曳引抽油机,它具有噪音小、体积小、节省土地资源的优势,解决了城区采油“地下有潜力,地上无空地”的难题。在实地观摩石油开采的过程后,营员们还前往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了解了如何将高科技技术应用在石油化工行业,实现生产过程中的高效智能。

研学营营员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

研学营营员参观青岛电影博物馆

研学营营员参观校史馆

通过对东营的实地考察和我校校史馆的参观,营员们充分认识到石油精神中“苦干实干”的内涵所在,加深了对“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的理解。来自金门大学的许净好倡议青年学子共同赓续石油精神,争做有志青年。

 “交流,交往,交融;认识,认可,认同。”我校新闻中心主任徐永涛在开营仪式上给营员们提出了要求。如今,研学营圆满完成研学活动,顺利实现了这些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两岸学生在具体体验中传承了黄河文化、儒家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了抗战精神、石油精神等宝贵精神。面向未来,研学营将继续搭建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了解研究齐鲁文化和台湾文化的良好平台,为畅通两岸高校间的文化交流,促进齐鲁文化、台湾文化在海峡两岸的广泛传播做出积极贡献。

 “发现:齐鲁文化&台湾文化”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研学营是新闻中心、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大学生研学实践活动,自20177月起已举办7届。研学营活动是教育部立项项目,连续获评山东省对台交流优秀项目,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台办网站、国务院台办网站等关注报道。

(作者:文/杨安 高文鑫 梁偌童 图/杨安 周志强  来源:创造太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