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打开学生心灵——记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文学院辅导员赵振华

发布者:刘宇培发布时间:2018-04-25浏览次数:892

    青春启“华”章,他兢兢业业,成为学生心中的暖男;明德兼修法,他勇于探索,争做引路人。一路走来,他任劳任怨,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成就一大批优秀学子。他就是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文学院辅导员赵振华。
  2005年留校至今,赵振华先后担任6届1400余名学生辅导员,副教授,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团委书记,学校“危机处理”辅导员专业发展团队负责人。立德树人,初心不忘。他在学生工作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十二年,踏实工作、德法兼备,他坚持“教育重方法,讲感情;管理重规范,讲程序;服务重质量,讲态度”的工作思路,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工匠“华”彩,争当引路人
  “我喜欢和同学们打交道,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于我而言这是工作的责任和趣味。”从2005年开始从事辅导员的工作,赵振华已经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近13年。十几年里,赵振华始终不忘育人使命,且十分重视思政工作,精准政策、因材施教等都成为他的工作方法。
  “要想做事,首先做人。”他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教导自己的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懂得参与。“赵老师对我们人生的启迪深深地影响着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学生。”回忆起赵振华说过的话,英语2014级本科生李光大仍记忆犹新。
  作为青年思想上的引领者,赵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为了更好地践行“两学一做”,他带领学生党支部“支教沂蒙山区,传承红色记忆”,获得学校优秀组织生活案例一等奖,所带领党支部获得校先进党支部,党支部成员获评党建工作先进个人。
  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赵老师坚持“理论学习常态化”,用公益实践活动锻炼青年学生;所带领党支部践行“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氛围;在学生培养中实行“头雁计划”“追求卓越计划”,努力培养国家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很庆幸在我的大学时代能够遇到赵老师,他对我们的指导就像故事中的隐藏线索,看似不经意,却串联起了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是他引领着我们从懵懂无知到理性沉着。”谈及赵振华,现任文学院2016级学生辅导员杜楠玥说道。
  抓准专业特色,实行精准施策。在赵振华的引领下,学生中涌现出了先锋新媒体“视觉志”创始人李飞鸿,财新传媒执行总监吴庆辉,学校党代会最年轻代表郑子秋等优秀学子。“享受亦师亦友”“努力融进学生中去”,靠着这样的初衷,赵振华培养出一代代行业精英。
  始终坚持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赵振华,如同2014级本科生郑子秋说到的“赵老师是用工匠精神在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学生”,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人生选择,汇聚起来就是赵老师倾注在自己学生身上的爱。
  “审视当下,放眼未来。”在赵振华的带领下,一届又一届的石大学子,在大学里谱写着自己青春里的华章,走出校门,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爱岗敬业,点赞“暖男华”
  “有问题,找华哥”在学生中已然成为一种共识,从事学生工作以来,赵振华兢兢业业,时刻为学生服务,早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大暖男——“华哥”。
  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随时保持能联系上的状态是赵振华带过患有癫痫的学生留下的习惯。“四年里为了保障他的安全,犯病时能及时救助,我从来不敢开静音。”小心守护这个学生的上学机会,他24小时手机铃声模式、安排学生随时陪伴、8次凌晨送医抢救、随时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络。终于学生顺利毕业了,他紧张的弦也稍稍放松。
  他重视少数民族生的教育,学院每年都会有十几名少数民族学生,2014年开始,藏族学生们开始加入大家庭。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赵振华说他一定要管,而且要管好。
  管好少数民族学生并不容易。学生们军训刚结束,赵振华就召集学院的少数民族同学进行交流,平时也会找他们进行谈话。他密切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他发现一名藏族学生小更不爱和同学们交流,约谈过程中也表现得过于封闭和内向,不愿意敞开心扉。为了深入了解情况并对其实施有效帮扶,他利用暑假深入西藏,进行家访。
  和小更家长交流过程中,他了解到学生父亲常年在青海打工,家中只有母亲一人打点,还要照顾年迈的祖父母和四个幼小的弟妹。小更感受到“华哥”家访的心意,交流过程中渐渐打开心门,变得开朗了很多。
  有问题就立即解决,回到学校,赵振华刻不容缓,马上为小更联系到了校友的资助,每年1.5万元,资助项目持续三年。在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共同资助下,小更的学校生活开销全部得到了解决,并为大四求职积累了资金。时间长了,小更不再封闭自己,经常到办公室跟“华哥”咨询考研和就业问题,聊聊将来的打算,还团结起身边的藏族同学一起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少数民族学生演讲比赛并获得二等奖,俨然成为民族学生学习的榜样。
  “如果没有‘华哥’,就没有我的现在。”已经成功考取西藏当地的律师资格证的小更由衷地感激。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近年来,他帮助心理困惑学生8人,学业特别困难同学4人,深入西藏等地家访5次,与家长沟通近百人次,走访宿舍、课堂200多次,他的电脑里保存着每一届学生的基本资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他对学生的关怀和温暖。
  德法兼修,勇做探索者
  作为辅导员,赵振华不仅用心关怀学生,培养出一批批行业精英,还力求创新,扩展探索领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就是他思考的一个方向。
  日常工作繁琐,但他依然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学生的日常事务处理起来没有难度,棘手的是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容易对学生身心、家庭以及学校有很多不利影响。”受到马加爵等事件冲击的赵振华决定将自己的法学、行政管理专业基础进一步与工作实际结合,针对高频、严重性的突发事件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积极促进“依法治校”。
  以问题为导向,经过多方调研和思考,他决定发起成立学校“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辅导员专业团队并担任负责人,参与起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他主持的“新媒体背景下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获批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另4课题分别获批团中央和山东省等教育研究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1成果获得2015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另有多项成果获得山东省和青岛市奖励。
  “如何处理突发性事件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件,解决起来是十分麻烦的。因此提高防范能力、加大预防力度是规避突发事件的第一步。”在他提议下,学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负责起草《文学院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对学生工作者进行培训,举办多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奉行着“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赵振华,虽然不善于口头表达对学生们的爱意,却默默为他们的发展勤勤恳恳地耕耘着,每当学生们有什么成就、进步,他打心眼里为孩子们感到高兴。这份喜悦,不仅鼓励着他在自己的方向上继续深入,也奠定了一辈子从事这份工作的信念。专业化、职业化在他这里从来不是空话。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他恪守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养,秉持“学校无小事,处处是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是楷模”的信念,不仅在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找到自己的领域,而且还收获了学生们的爱戴。每年毕业班级都会“变着花样”对他表达谢意,毕业相册、明信片、纪念扑克牌……孩子们为了找他的照片,制成合集,翻遍了他的人人网,制作了一副精美的扑克牌,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是那句温暖的话“感谢您,华哥,也许您不相信从您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任劳任怨,面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他坚定地说道:“只要学生需要我,我会继续做好这颗连接学生、学校、家长三方的‘齿轮’,继续运转我的下一个、下下个13年。”


王雨欣 摄影


(作者:于美霞  李萍  苏梦威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报》2018年3月31日)